AEB可以拯救手机摄影吗?
探讨AEB技术在手机摄影中的应用与效果,特别是与手机原生Raw文件的对比分析。
最近出游没有携带相机,只有手机拍照,便继三年前的暑假再研究一波手机摄影,研究一下,AEB与手机原生Raw,哪个更强。
使用设备:iPhone13Pro 软件:ProCam 坐标:建德新安江
早上沿着新安绿道,从紫金滩向东走。今天上游发电了,所以水温仅有14度,再加昨天下了雨,江面上雾很大。
选取一组AEB曝光的DNG文件,应该是8bit的,ProCam不能拍摄ProRAW的AEB曝光。
发现这样的图片怎么调都不适合AEB曝光,因为其并不是大光比图片,并没有太多细节需要补充。
再选取一张试试。
默认处理完之后的样子,接下来进入CameraRaw进行后期处理,主要查看宽容度。
可以看到,暗部表现不错,高光部分仍有过曝,不过仅有一点点。
仔细观察暗部,解析力十分一般,苹果的底还是太小了。
但是对比正常的ProRaw文件(下图),摩尔纹几乎是消除了。但是这样的效果,单图堆栈也可以做到,真的需要AEB吗?
稍做后期。
这是77mm镜头的表现,现在再来看看超广角和广角。
13mm超广角的表现如下:
传感器与镜头的缺陷仍然无法避免,不是非常清晰。如图部位并非图像中心,镜头的慧差使边缘画质急剧下降,角落处简直无法看。AEB确实起到一定作用,大图观看手机摄影的照片时,由于传感器过小带来的问题有所改善。
接下来再看一张AEB曝光的手机标准广角26mm拍摄的画面。
这是后期完的图片,我们来看看详细的细节对比。
本次AEB共曝光了5档,分别为-3EV,-2EV,0EV,+2EV,+3EV。挑选每张曝光具有特色的部分进行了裁剪拼接。0EV的单图,手动将暗部曝光拉上来,明显细节不足。虽然+3EV的图像中,物体边缘的轮廓较为明显,但在AEB合成之后,图像各方面质量均有提升。而-3EV的图像为高光部分提供了充足的细节。总体来说,后期空间确实加大不少,相比单张图像,其优势在于更好的细节与较好的宽容度。当然,后期的工程量可能相应变大,而思路可能需要略微调整,对于胸有成竹的摄影师,这两点也不算问题。当然,单图的宽容度仅仅是8bitRAW带来的效果,我们真正要对比的,还是12bit的,接下来一起看看其表现。
细节完全没有AEB合成好。
当然了,当光线较弱的时候,AEB也不一定管用,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脚架+长曝光,或者是多张堆栈。那么问题来了:当携带脚架的时候,为什么不带相机?当多张合成的时候,12MP的像素又要被压缩了。所以手机摄影,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。